据Gartner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2年,将有30%的互联网内容是由人工智能(AI)或其它相关技术自动生成的[1]。
2019年,由IT公司 OpenAI 研发出自然语言生成器GPT-2,尝试让机器“写出”文章,尽管文中存在诸多错误,但还是让大家看到了AI写作的可能。
2020年发布的GPT-3依靠更多的参数量,为《卫报》写出了“符合要求的”文章[2]。尽管文章都是在人类输入写作要求后才生成的,但在短时间内写出8篇不同的文章,已是一大突破。《卫报》对这8篇文章的编辑整合用时也远远少于对人类作品的编辑时间。由此可见,机器在“不断学习”写作,并且效率更高。
▁ ▂ ▃ ▅ ▆ ▇ 那么问题来了,人工智能写作会替代人类写作吗?
写作的依据是通过参数和培训来获取更为优化的数据信息,进一步组合文字内容,所以并非真正“原创”文章;AI 写作是“没有灵魂”的,它不知道这文章是为谁写,给谁看。
机器写作也“不讲道德”,所以很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舆论热点,这也最初OpenAI产品经理不愿发布GPT-3的原因之一[1]。
如此看来,人工智能写作并不适用于所有写作场景。
但是,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却很可能是出自AI!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辨别信息的来源和有效性的工作。毕竟AI写作还没有完善,还需要时间去考察它的能力和应用,才能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范。所以,比起担心人工智能写作能力将在未来某天超乎我们的想像,我们也许更要想一想自己写作的目的——写什么内容,为谁写,给谁看。
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AI的发展呢?
早在 2011 年,未来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就将社交智能(“以深入和直接的方式与他人联系、沟通的能力”)、创新思维、跨文化能力、跨学科、虚拟协作和设计思维等定为未来工作必备技能。
智能化的设备会被用于重复的、耗时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数字素养教育,学会使用智能工具才可能优胜于它们;培养多元化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提升综合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替代我们。
图片: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 Future Work Skills 2020 Summary Map[3]
Turnitin连线了迪肯大学教育学高级讲师Lucinda McKnight。Lucinda讨论了她在写作学科方面的专长,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写作对我们的职业、学术生活的影响。若感兴趣,可以请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下方链接,即可查看视频。
资源:Turnitin 参考资料: [1] McKnight, L. (2021). To succeed in an AI world, students must learn the human traits of writing.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o-succeed-in-an-ai-world-students-must-learn-the-human-traits-of-writing-152321[Accessed 9 July 2021]. [2] The Guardian, (2020). A robot wrote this entire article. Are you scared yet, human?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0/sep/08/robot-wrote-this-article-gpt-3 [Accessed 10 July 2021]. [3]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2011). Future Work Skills 2020.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iftf.org/futureworkskills/ [Accessed 19 Jul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