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克力 🍫
春节即将到来,情人节也接踵而至,在那浪漫的一天里,圣瓦伦丁守护下的男男女女互相倾诉着对彼此甜蜜至诚的无限爱意,传颂着矢志不渝的爱情佳话。此情此景,又有哪些浪漫符号与之相称呢?浪漫的红玫瑰,香醇的葡萄酒,当然,也少不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巧克力。作为享誉全球的舌尖享受,巧克力一直以其丝滑的口感成为了浪漫的代表物。然而,纵观巧克力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殖民统治的黑暗,也能看到工艺不成熟时的沙涩,今天,就让我们伴随世界图书馆,一起走进巧克力的甜蜜攻略之中!
巧克力原产于拉丁美洲。根据记载,活动于如今墨西哥南部的古奥梅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采摘可可树果实并且了解如何食用的文明。一些学者认为,奥梅克人会在宗教仪式上饮用晒干烘烤过的可可豆所制成的略带苦味的饮品。遗憾的是,奥梅克人并未留下任何书面记录,所以他们食用可可豆的创举很大程度上只停留于设想之中。一些学者认为奥梅克人将食用可可的发现传达给了玛雅人,而玛雅人则赋予了可可豆崇高的地位,并留下了书面的记录。
紧接着,玛雅人将这一发现又分享给了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人认为可可是上帝的礼物,他们非常喜欢在宗教仪式上饮用可可,甚至把可可豆当作比金子价值更高的货币。
接下来造访的就是西班牙殖民者。他们为新大陆带来了钢铁和基督教,也带了征服与疾病。殖民者们将金子、宝石和巧克力带回了西班牙。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则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一艘跨洋劫掠的大船,他们从美洲原住民那里掠取各式奇珍异宝、糖、月桂、巧克力和咖啡,从而满足欧洲人愈发膨胀的物质欲望。因此,欧洲殖民者建立了大量的种植园,迫使原住民成为奴隶为其工作。
当时,跨越大西洋是一件很昂贵很危险的事情,而可可豆加工所需要的劳动力成本也很高,因此只有很富有的家庭才能吃到巧克力。1828年,荷兰化学家科恩拉德·约翰内斯·范·胡顿发明了一种运用碱式盐进行可可豆加工的化学工艺。而通过这种工艺制成的巧克力粉可以和水进行混合,这也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碱化可可粉的由来。
到了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经可以享受馥郁浓醇的热巧克力饮品了,有的略苦,有的稍甜,有的加水,有的加牛奶。历史上一般认为牛奶巧克力是由瑞士人丹尼尔·皮特于1876年发明的。他的朋友亨利·勒斯特则将这种甜蜜的美味推向了大众市场。这位亨利·勒斯特便是雀巢公司的创始人。在1879年,另一名瑞士人鲁道夫·林德则发明了巧克力量产线,将巧克力由一种坚硬粗糙的食物变得无比丝滑,入口即化。
在如今的全球巧克力行业内,成本不断降低,市场需求却不断增加,产量也随之攀升,这使得曾经只是“王谢堂前燕”的巧克力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家庭生活与烹饪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人们带去了无数的快乐与甜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世界图书馆准备的“甜蜜攻略”吧!
《美味食谱》
《可可与巧克力:从种植园到餐桌》
The Manufacture of Chocolate and Other Cacao Preparations
《巧克力和其他可可制品的生产》
《可可与巧克力》
美好的事物总是与记忆相伴而生,无论是家人共同分享巧克力时的温馨,还是情人间送出的甜蜜心意,亦或是孩童偷食巧克力时的隐秘快乐,巧克力随着时光的流逝见证了无数动人故事的产生。在所有美好故事的背后,是巧克力生产工艺的长足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
更多有关巧克力等美食的经典著作,欢迎进入世界图书馆探索!